广西公务员面试热点:社会民生类汇总

2013-07-02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13年各省公务员面试陆续进行,为帮助广大考生面试成功,硕文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深专家对2013年公务员面试热点进行深度预测,本文为社会民生类热点汇总。

  关键词:青年要拒绝变成“空心人”

  1.新闻背景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语惊四座,他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这段话被参会嘉宾上了微博后,迅速被转发3.5万次。

  有位大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这样概括她对“新生代”大学生的印象:“有理想,没方向;有个性,没主见;有学历,没学问;有文凭,没文化;成年人,未成熟”。这话难免有些以偏概全,但对一些特征的把握,还是很传神。

  今天,许多青年在感慨,为什么人生失去目标、没有梦想,又一次出现了“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困惑。当然,这一问题的语境和内涵,与上世纪80年代曾引发的全社会大讨论已经完全不同。当年潘晓提问时,是个人价值被高度政治化的宏大话语所裹挟,青年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目标被否定。在崇尚能力本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一困境已不复存在。今天青年的无力感则来自于其他的一些因素。

  2.观点看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受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巨大影响,“成功”的定义基本为财富权力、名车豪宅这样的世俗观念所绑架。青年的基本特征就是无钱无名无地位、有精力有时间有梦想。几乎每一代青年都是在艰苦逼仄的环境中长大。然而,在今天,这一青年属性被商业化力量剥夺了,“有房有车”成为青年人的“基本需求”。事实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里的年轻人,并不存在能够买房、且必须买房的现实压力,大多是在中年收入增加、生活稳定之后,才购房置业。

  支撑这一物质主义人生的深层原因,恐怕还是流行于社会的望子成龙、读做官、出人头地、做“人上人”之类的“精英主义”价值,就像那个夸张了的“丈母娘经济”,对结婚住房的要求,泯灭了青年人的梦想,压抑他们从择业到择偶的独立自主的追求。许多在强势家长越俎代庖一路“保护”下长大的青年学子,像《家》中的人物那样苟且偷生,重演着上一个时代的悲剧。

  当然,也需要在教育和青年人自身上找原因。从小到大,一路走来,在考试至上、分数至上的升学竞争中,人格培养、个性发展等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却被忽视了。正如一些青年人所说,这样的应试教育下,与自己的内心失联,与群体失联,与土地和苦难失联,与意义和梦想失联,与信仰和使命失联。等到走上社会,才发现自己一无所长、一无所好,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是一个内心没有声音、没有方向的“空心人”。这既是一种人生的失败,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浪费。

  改变这一现状,重新点燃青年人的理想和梦想,需要一场社会性的移风易俗,去摒弃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和以功名利禄为标志的成功观。孙中山说人生是以服务为目的的,陶行知说“人生为一大事来,人生做一大事去”,“既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而要做‘人中人’,要把自己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应是物质占有和消费享乐,更不应是养尊处优、骄奢淫逸;而是为公众服务、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公益心,占有越少、付出越多,才是有价值的人生。真正的精英,就是做最大众的事,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今天的社会,应该建构起这样一种主流的价值观。

  关键词:“辛苦几十年,不如一套房”

  1.新闻背景

  据5月31日《人民日报》,“辛辛苦苦几十年,不如单位一套房”。6年前,大学毕业的周妍与北京望京一家外企签订了工作合同,虽然工资不低,但没有住房,一直租住单位附近的一套小居室。同学王姝进入了一家国有单位,工资比周妍低一些,但王姝一上班,就以低于市场1/3左右的价格,分到了单位“团购”来的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几年下来,虽然周妍的月薪还是比王姝高一些,但由于房价上涨,王姝的家庭财富已相当于周妍的两三倍。

  2.观点看法

  “周妍”们所面临的难题,也正是当下中国所面临的一道难题:收入分配不公。

  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大量社会财富不断被创造出来,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社会财富以不公平的方式被分配,这不仅加大了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而且也是制造社会裂痕的重要根源,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因素。

  “辛辛苦苦几十年,不如单位一套房”,其实就是这种收入分配不公的绝佳说明。在房改前,市民住的多是公房;自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后,我国逐渐取消了福利分房,这些公房通过货币化改革的方式变成私房。但近年来“福利房”又风生水起,这些或属单位集资建房,也有大型央企国企“团购”住房,然后用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房价卖给员工,再有就是一些地方的公务员享受的“福利分房”。

  这种收入分配不公,牵涉到利益格局调整、制度法规建设和执行问题,它并不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而自动消解,而需要在深化改革中逐步矫正。从2004年以来,有关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即将出台的消息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但每次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其实就是因为改革受制于目前的利益格局。如果不能打破当前的利益格局,从根本上遏制腐败收入、寻租收入和垄断性收入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公,只怕收入分配改革还会继续原地踏步下去,让国家付出更大的社会代价。

  关键词:就业难题

  1.新闻背景

  又到大学生毕业季,就业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更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习近平同志在天津考察时,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同时要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

  有工作、有饭吃、有房住、有学上,也是百姓最基本的愿望。“四有”之中,就业是核心。有工作,就可以自食其力,其他问题,迎刃而解。所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各项经济指标中,就业率往往受到特别的关注。

  2.观点看法

  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是宝贵资源,但同时就业也是世界难题。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口基数大、人才结构不均衡,就业问题在中国尤其难,非从全局高度重视无法破解。

  就业一头连着用人单位,一头连着广大求职者,探寻就业难题的“中国解法”,需要两头着力。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必须立足中国现实“挖潜”,用好政策杠杆,继续简政放权,释放企业活力,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而对于广大求职者来说,“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既要历练本领,也要提高“情商”,进一步革新就业观念、放宽就业视野,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解决就业的不二之选。没有一定增长,不足以支撑就业,解决就业问题,从根本讲要靠发展。只有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才能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根本上改变僧多粥少的总量矛盾。由此可见,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就业形势越是严峻,就越要一心一意谋发展。

  关键词:谁偷走了80后的锐气?

  1.新闻背景

  5月14日,《人民日报》文章《莫让青春染暮气》中提到,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是叹老。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是什么,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

  该文章在人民网官方微博上一经转发,便引发大量网友热议。有人表示“含泪中枪”;有人提出反对,称80后们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上,其实还是很阳光的;也有人指出,是什么让80后如此“早衰”?真的能怪80后吗?

  对于这种看法,一些网友表示了认同,“土豆先生”就简短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是啊,心累、心老。”网友“我是社工宝”则写了一篇文章表达不同意见,大意为:80后表现的暮气沉沉,其实是成长环境、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共同造成的,唱老男孩、怀念小时候,其实是怀念那段无忧无虑的青葱岁月。此外,甚至还有90后网友留言称,别说80后了,就连90后也越来越感觉到压力了!

  2.观点看法

  80后一代染上暮气,有多重原因。比如艰难的生存压力。权威统计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被媒体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就业大军中既有90后,也不乏80后(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工作难找,心力交瘁,愁眉不展,哪有活力、锐气可言?

  应该说,大多数的80后都结婚生子了,梳理他们的人生关键词,“房奴”一词不可略过。有人说:“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这是戳中80后焦虑的精辟之论。当每天一睁开眼就要面临一百多元甚至数百元的房贷,压力便如潮水般袭来,年轻人哪还有心情过浪漫而精致的生活?哪还有余钱追求丰富而美好的人生?

  就业升职等方面存在的社会不公,也容易摧毁80后的斗志。拼爹,这是另一个关键词。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卓元称,“拼爹”现在已不是个案,“一个靠拼爹才能出头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社会。上一代的资源优势,必须通过公平的渠道进行传递,必须给底层的人看到向上流动的希望。做到这一点,就是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拼爹流行,绝对会让其他年轻人变得心灰意冷、满腹怨气,甚至心生绝望和恨意。

  80后缺乏朝气,缺少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霸气,也与顾虑太多有关。今天,考“碗”大军兴盛,进入公务员行列是不少年轻人的最大渴求,之所以如此,无非是看中工作的稳定,可靠的保障以及或隐或现的福利。

  让80后暮霭沉沉的因素还有很多,但同样应该看到,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会太轻松。白岩松认为,“我觉得每一代年轻人都不容易,……你们现在担心的是房贷,我们那时住地下室,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还会有自己的房子和车。青春从来就是不容易的代名词。”青春太过潇洒也许就变成了虚掷,有压力才有追求,但青年人大都希望在一个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环境下追逐梦想。

  梁启超说过,“苟学校青年能人人磨炼其脑力,坚定之意志,倡为风气,普及全国,则诚国家无疆之福也。”青年有活力,有冲劲,本应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只有祛除暮气,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理想、体现个体价值。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如果都能保持一股朝气,这是人生之幸,也是国家之幸。

  关键词:“手哥”——出名也要有底线

  1.热点背景

  最近微博上有位极其走红的人物,网名“留几手”,人称“手哥”。从去年11月开博至今,“手哥”的粉丝已经超过500万,每一次对网友照片的恶语相向,都会被转发上万次。他的一些“经典语言”也在不少网民中成为流行语,还有一些人更是不惜山寨他的网名,以博得更多关注。在微博上随便一搜,“留几手爷爷”、“留几手他姐”、“留几手他哥”……“手哥”的“亲戚”满屏皆是。当然还有人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模仿起他的语言,争相做起了他的“同业者”——不就是损人相貌吗?那就让毒言恶语来得更猛烈些吧!也有所谓的“学术派”,在“科学理性”精神的感召下堂而皇之地著写“论文”,深入浅出地阐发如何才能炼成如“手哥”一般的网络“毒舌”——脸皮厚、嘴巴毒、持偏见、树名言……纷纷列入这份“葵花宝典”。

  “留几手”之所以出名,其“特长”在于对网友照片进行恶毒点评。他的语言极尽污蔑调侃之能事,动辄用“负分”将网友之相貌贬损得“酣畅淋漓”,且常常爆出粗口,几近人身攻击。也有极少数的美女能够在“手哥”那里得到“正分”,那简直就是人生莫大的荣誉,可谓高山仰止般的“尊贵”了。

  但凡尚有廉耻之心的人,要承受这等骂名,真是挑战内心极限。但有意思的是,诸多网友不仅没有“避而远之”,反而拼了命往上凑,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照片,尽各种谄媚之能,只为求“手哥”一番虐骂。这其中,既有普通网民,也有影视明星;既有中国公民,还不乏外国人。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主动找骂?“手哥”以他惯有的犀利风格一语道破天机——玩笑是假,出名是真!“手哥”说,每天大概能有上万人请他点评照片,私信都看不过来。这些人中,有发别人照片恶作剧的,有发自己照片自娱自乐的,而更多的则是博出名的。“很多被我点评过照片的人,都会上当天的热搜排行榜,这样就会有一些小模特、小演员找我,被我点评了,粉丝就多了,自然就红了。”

  2.观点看法

  社会转型期的高速新陈代谢,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许多文化失范现象也随之裹挟而至。这些现象的背后,是社会心理、道德逻辑、文化操守等基本底线的失守和沦陷,而归根结底,则是一些人在社会价值取向上的扭曲。

  扬名立万之心,古已有之,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今昔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如果说过去的人想出名,凭的还是令人叹服的好风骨和真本事,扬的是“美名”,而今这些以“骂人”或“求骂”出名的人,则真的是出的“恶名”、“臭名”了。过去,“臭名昭著”还是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现如今倒真真儿的变得暧昧起来了。

  只要出了名,不管“美名”还是“恶名”、“臭名”,都会有巨大的利益不请自来。求广告代言的,邀请当节目嘉宾的……各式各样的机会,从网络世界转移到现实社会,出名者的身价立马暴涨,其中的诱惑自不待言。这样的例子,近些年来屡见不鲜,也就难怪这么多人都想当“毒舌”,也另有这么多人想被“毒舌”骂了!

  究竟是谁为“恶名”、“臭名”之人提供了如此多的机会?是什么让他们拥有如此高的身价?是谁在“审丑”文化的滋长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试问,如果这个社会真的能做到以美为荣、以丑为耻,对那些凭借“晒丑”哗众取宠的人和行为漠然视之,还会有这么多人不惜抛却尊严与廉耻来扮演小丑吗?

  关键词:"找老公培训班"

  1.新闻背景

  5月,上海万人相亲会上,一家“找老公培训班”夺人眼球。这家号称“90天内找到梦寐以求好老公”的婚恋培训机构,目前已开班授课三年多。从推出之初饱受争议,到如今越办越火,不少外地“剩女”也赶来跨省上课。它的培训花费特别高昂,其中最便宜的一项课程为期一天也要2800元,上完一门“恋爱智慧”课程,则要花上4万元,再多学一些的连10万元也打不住。

  2.观点看法

  学好“婚商”、嫁个“富商”的俗人俗念,既不违规违法,也不有害社会,凭啥就不能实话实说地坦言相告呢?毕竟有不少家境殷实的成功男士抑或“豪门”,未必不喜欢“婚商”较高的聪明女子;甚至有可能会认为,经过这种“特殊培训”的婚恋对象,才更善于理解自己的创业艰辛,懂得强者的脆弱之处,并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贤妻的角色与分寸。

  “找老公培训班”之所以成了同类中的翘楚,除了现实社会有不少“剩女”错过了最佳婚恋年龄,还有关键的一点,便是这家婚恋培训机构,自创了一套从浅层次“恋爱技巧”到更深层次“婚商提升”的“婚商智慧系统工程”。“婚商”之说是否玄乎姑且不议,而其告诉学员首先要解决自身“定位”问题,应明白“什么样的另一半才适合于我”的培训理念,确实显得颇具新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所“找老公培训班”虽收费不菲,却仍越办越火,似乎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婚姻改变命运”,这不仅仅是“法无禁止即可行”的正常思维,也是是经济社会里人们的自由选择。对于“找老公培训班”的火爆上海滩,社会应该多一些善意包容,少一些吹毛求疵。

  关键词:100万应届生不参加高考

  1.热点背景

  7日上午,2013高考准时开考,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考信息显示,今年全国高考生达到912万,比去年减少3万人,连续第五年下降。 据教育专家测算,今年全国大约有100万应届生不参加高考。

  中央教育科学院专家也向媒体证实:近年来,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2010年,全国大约有80万名学生弃考,今年全国弃考学生更有可能达到100万人。其实,报考人数也在不断下降。据媒体报道,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连续5年下降。

  高考,曾被视作人生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可为何全国有如此多的考生选择不再参加高考了呢?从媒体提供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放弃高考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大城市中,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普遍从高一就开始准备参加洋高考,准备高中毕业之后直接去国外读大学。另一类是农村中,那些家庭条件不好,但又考不上重点大学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一般只能考上三本院校,但是三本院校学费动辄上万,家里负担太重,毕业后就业前景不好,许多人一毕业就开始失业,所以,许多农村学生选择宁可打工也不参加高考。

  2.观点看法

  千军万马不再选择高考这根独木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件好事,说明人们可选择的路径拓宽了,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以下事实。

  一方面,许多城市精英家庭费尽千金万苦,耗费社会、家庭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的孩子,一成年就出国了,而且,这部分孩子很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他们等于是带着我们良好的基因、知识,甚至父母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移民了,这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高考之前,国外高校抽走一批城市里的尖子生,待到4年之后,国外研究机构再从我们的各大名牌院校抽走一批农村培养出来的尖子生,这对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没有好处。

  另一方面,那些放弃高考的农村学生,本身没有什么生存的技能,社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他们参加高考,日后或可能通过考研、考公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彻底放弃高考,他们基本连这点希望也没了。远离家乡,日复一日地打工,流浪在城市边缘,排队去富士康那样的“航母”工作,也可能成为他们职业生涯的最高理想。

  面对全国有百万学生放弃高考,大学是应该反思了——专业设置不合理,知识更新缓慢,技能培训与社会脱节,让学生们一毕业就失业……长此下去,谁还会心甘情愿在国内上大学?恐怕随着生源的减少,许多大学也不得不关门!此外,政府部门也应当调整教育政策,加大力度调整教育资源分配,补足农村教育资源短板,为农村学生创造更多机会。

  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让精英家庭的孩子远走异乡,让底层子女无从上升,这对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毫无益处。让学生们看到希望,看到日后上升的空间,看到幸福生活在高考之后向他们招手,这才是让各部门应当重视的。

  硕文教育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