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3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在我们的面试备考中,很多考生会学习到各种题目题型。通常,这些题型大体分为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人际沟通、组织管理、应急应变、综合分析五类。另有几类较少考到的如串词、联想、演讲、情景模拟等题型。而前面五种,则是省考中常见的主体内容。
在前期的复习中,针对每一个模块的复习,考生都会自行寻找相应类型的题目进行集中练习。而中后期,当考生练习套题以巩固之前所学时会发现,在套题这种根本没有题型分类提示的情况下,很多题目“似像似不像”,这就使很多考生面对此类问题,觉得似曾相识,却又有点不知所措。硕文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为大家进行详细解析说明。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在考生前期所复习的专项题目中,由于都是统一的某一种题型,自然就会渐渐觉得得心应手——毕竟万变不离其宗,思路总体是一样的。这样的过程,毫无疑问帮助考生能够基本吃透某一类题目。但同时也会出现一种现象:当考生接触到五类题目中的一种时,作答每一题目都会自然的在脑中回忆起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以帮助自己指引方向。而当面临套题中,没有题目分类的指引时,考生的思维就多了一个“定位题型”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但浪费了时间,也让考生在面对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或者问法比较新颖的题目时,显得无所适从。所以,在练习套题的前期阶段,考生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之前学到的东西。
那么,如何面对和解决此类问题呢?
在这里要提醒各位考生的是,大家要认识到,出现这种情况是十分正常的。毕竟考试中不可能给考生提示题目的分类。考场上展现在考生面前的,只有“赤裸裸”的题目;且近年来随着公考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日趋成熟,很多考察考生综合素质的“综合类题目”也时有出现。这往往是每位考生的困惑,但并非无法解决。
面试题目的作答,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甚至没有所谓的“参考答案”。考生要做的,就是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前期考生所接触到的“题型分类”,是面试备考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它让考生清楚的认识到各类题目的总体概况。而各个模块中的答题思路,则是帮助考生在无话可说,或是思路混乱的情况下,能够尽量做到有话可说,思路清晰。这就像一根拐杖,帮助我们很多初学者学会“站立”。但当考生熟练掌握前期的基础后,当这些解题思路在考生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近乎成为一种“本能”后,考生就可以慢慢尝试甩开这根“拐杖”,特别是遇到一些综合题目时,无需勉强进行题型分类,而是尽量做到见题拆题、见招拆招。题目问什么,自己想什么;自己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题目怎么问,自己就怎么答。只要不偏题,说到点上,说得有理,说的深刻,那就是一次出色的回答。
当考生痛下苦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恰当的复习策略后,在扎实的积累、充分的练习后,见到任何题目都能有自己的见解、都能“说三道四”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找到了、开发了一个全新的、特别的、深刻的自己。而当你将这种个性的、脱离模板的自己展现给考官的时候,你还有不“成公”的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