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指导:逻辑填空语境分析法
2013-06-19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逻辑填空,又名选词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对词语(实词、虚词、成语等)的辨析与运用能力,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大常考题型。考点主要有三个:词义、语法和语用。目前这一题型考查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考查范围也愈加广泛,更侧重于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考查。下面就为大家讲解破解此类题型的首要方法——语境分析法。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分析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可以发现,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填空题单纯考查词义的题目越来越少,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把考查的重点放在了对特定语境中适用词语的选择上。语境分析法主要有对应分析法和情境展开法两大类。
(一)对应分析法
为保证答案的唯一性与科学性,命题人通常会在空缺处的上下文设置一些提示信息,这些信息与正确答案之间存在一守呼应关系。对应分析法就是通过揭示这种呼应关系,帮助考生寻找解题思路。对应分析法分为正对应与逆对应两种。
1、正对应
正对应,指的是文段中上下文的某些词句从正面提示了正确答案的信息。常见的四种正对应类型为解说关系、概括关系、顺承关系、递进关系。
(1)解说关系:解说关系的文段一般是先提出一个总的观点,然后在后文对此进一步解释说明。这种题目一般设空在前句,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后句中相应的解释说明的内容。
(2)概括关系:与解说关系相对,概括关系是先具体阐述再进行概括,其设空一般在后句。遇到这种题目考生应从前句入手,从选项中找出与前句表达意思最贴近的一项。
(3)顺承关系:顺承关系的语段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几个相连的词语之间在顺序上存在不可逆性。这种不可逆可能体现为语段之间的前后照应;也可能体现为逻辑上的先后承接或是词句间的前后承接。
(4)递进关系:递进关系的文段前后句存在一层进一层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有:?而且、并且;?何况、况且;?进而、更、还、甚至。其中最常考的是第?类。当逻辑填空中出现此类关联词时,考生可以根据设空位置,将选项词语与关联词前面或后面句子的中心词进行比较,意思相近且存在递进关系的选项可能为正确选项。
例题1:作为一个公司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但一定要 ,能够在注意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 ,在某一细节操作上做出榜样,并形成 ,使每个员工不敢马虎,无法 。只有这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察秋毫 周密 威慑力 搪塞
B.明辨是非 周详 使命感 推脱
C.抓大放小 透彻 好习惯 塞责
D.高瞻远瞩 入微 内聚力 敷衍
解析:此题答案为A。本题材料不算长,却设了四个空。解答此类题目的基本方法是选定一个突破口,然后分项排除,最终锁定。突破口的选择因人而异,本题中第一空和第三空均有明显的提示信息,适合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能够在注意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与第一空构成解说关系的正对应。由此可知公司领导要注意细节,相关的只有“明察秋毫”;“使每个员工不敢马虎”与“形成 ”(第三空)构成解说关系,“不敢”提示了公司领导要形成的是“威慑力”。由这两空可知,A为正确答案。
2、逆对应
逆对应,就是文段中上下文的若干词句从反面提示了应选词语的信息。这种情况在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题目中也较为常见。当文段中存在诸如转折关系、并列关系、背离关系等逻辑关系时,考生可考虑此种对应。
(1)转折关系:转折关系的逻辑填空题设空比较灵活,但无论空设在前句或后句,一般都可通过找出句中相应词语的反义词来破题。
(2)并列关系:并列关系的逻辑填空题目最典型的句式为“不是……而是……”,其表示的意思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即前后句之间存在逆对应关系。这种题目无论空设在前句还是后句,都可以从相应另一句寻找突破口。
(3)背离关系:背离关系是一种特殊的逆对应关系,在逻辑填空中常以表数量的词来表达。如“极少数”与“大多数”,“很多”与“也有许多”。显然,这些数量词之间呈现的是一种背离关系,通常我们可以从这种对应中找到解题的思路。
例题2:回到故乡时,发现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村里的人们曾经拥有一个 而完整的精神世界,但是外面的世界改变了这一切。这个村正在 而又急遽地转型,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人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好 不着痕迹 似信非信
B.淳朴 潜移默化 漠然无知
C.单一 默不作声 懵懵懂懂
D.封闭 悄无声息 浑然不觉
解析:此题答案为D。“潜移默化”强调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村子的转型不可能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急遽”的,据此可排除B。“不着痕迹”、“默不作声”、“悄无声息”都含有悄然无声的意思,正因为村子的转型具有“快”和“无声”的特点,所以生活在其中的人才没有意识到,与此对应的词语为“浑然不觉”。
【中快解】 第二句中转折词“但是”前后表达了两种不同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和村里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代表着开放、现代,那么与之相对的村里的世界则应是封闭、传统。故第一空中填“封闭”最贴切。
(二)情境展开法
1、从材料背景角度展开
基于用词规范性的要求,逻辑填空题目中的材料一般都选自权威的网站、报刊杂志等主流媒体以及一些名家著作。这就决定了逻辑填空材料用词书面性的特点。与此同时,出题人会设空的地方通常都是材料中内涵较深刻的词语,且具有非此不足以表达的独特性。考生在做题时须认真体会逻辑填空待选词语的这些特性,结合相关背景斟酌选择。
例题1: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文学 了,文学家们似乎都已经退隐到超凡脱俗的文学世界里,或专营文学技术的革新,或致力于自我感情的 。在各种重大历史场合很难看到文学的身影。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消失 装饰 B.寂静 掩饰
C.沉默 宣泄 D.沉寂 雕饰
解析:此题答案为D。“消失”程度过重,“掩饰”也与句意不符,排除A、B。这道题很多考生容易误选C项,认为“沉默”带有拟人的色彩,“自我感情的宣泄”念起来也很通顺,但我们如果结合材料背景来考虑就会发现D项更合句意。材料讲的是文学家们在面对重大历史事件时没有站出来说话,而是躲到了“超凡脱俗的文学世界里”,致力于个人感情的抒发、修饰,体现的是文学家的懦弱。“雕饰”比“宣泄”更能体现出材料中文学家的这种懦弱、小家子气的姿态。“沉寂”指安静、没有任何消息,也符合句意。故答案为D。
2、从事理常识角度展开
除了从常规的言语方法解答逻辑填空外,包括事理常识在内的一切背景知识都可以被运用到解答逻辑填空的过程中来。甚至于,从常识角度理解反而能更快速地帮助考生找到破题的点。逻辑填空中常遇到的涉及常识的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术语、经济规律、基本常识、生活逻辑等。
例题2:在现实生活中,做人的学问往往比做事的学问更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也更难掌握。做事仅靠技术就能 ,做人则是一门弹性极强的艺术,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 的分寸感。做事学一次即有毕业的可能,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一辈子下功夫。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当一面 学习 B.臻于佳境 复制
C.如鱼得水 把握 D.游刃有余 控制
解析:此题答案为B。此题乍一看很不好判断哪个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我们跳出题目的范畴,从生活常识来判断就可以迅速确定答案为B。突破口在第二空,“做人……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 的分寸感”。运用我们的日常逻辑思维判断一下: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学习”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排除A;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把握”的吗?答案也为否,排除C;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控制”的吗?答案仍然为否,排除D。A、C、D三项都排除,答案为B。由此题我们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公务员考试是对大家的综合能力的测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题不是简单的语文题,所以大家在做言语题时一定打开思路,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思考。
阅读了本文的人还阅读了
行测言语理解指导:三种常见错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