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公务员申论想得高分先审题

2013-07-21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申论考试为什么得分普遍较低?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负责人曾就此问题答新华社记者问:


  我们对考试情况作了认真分析,发现得分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许多考生没有认真审题。申论试题的设置是专家们长时间打磨的结果,是严谨科学的,试题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也都是有意义的。但遗憾的是许多考生不按要求作答,或按事先准备的所谓万能模板套用,或下笔万言离题万里。二是考生不了解申论考试的作答要求。许多人认为申论就是考作文,不认真读材料,不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匆匆下笔。三是受各种辅导班和教材的误导。一些辅导热衷于猜题,事实上猜题压宝式的辅导只会误导考生。


  该负责人的答问信息很丰富,但是最重要的信息就是“要审题”。认真审题可以说是申论应试中的“必杀技”,即一定会灵验、见效的技巧,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终极技巧之一。


  审题看似简单,其实蕴涵深意,请看在概括、对策、写作中分别如何审题:


  一、概括


  概括题审题首先要明确分值。如2011年国考省级以上第一题: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4”写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很多考生在这两小题上花了太多时间,就是没审题造成的。很显然,现在阅读概括的考试难度下降了,因为题量增加为两道小题,每题分值只有10分。对于10分左右的小题,是不需要思考进行展开的。也就是说,只要在原文中找到“三善”、王景治河成功的原因“照录”即可,不需要写成文章,只要直接回答问题的内容就行了。这就是答其所问,简单说就是“问什么答什么”。


  对于20分左右的概括题,则需要考生信息完整、思路清晰。如2009浙江省考第一题:


  一、根据“给定资料1-18”提供的信息,用不超过400字的篇幅给上级领导整理一份情况反应。(20分)


  这道题就是典型的概括内容的题目,不仅要求考生找到对应的信息,而且还要按照以下顺序写作:一、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二、该问题都体现为哪几个方面?三、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四、有关各方针对此问题已经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这样才算完整。


  二、对策


  分值和字数是考生审题的关键“题眼”。如2010年4月25日联考题第三题:


  三、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某市政部门准备起草一份推进公用事业改革的方案,请结合给定资料,指出该方案应明确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


  1.准确全面,条理清楚,有针对性;


  2.表达简明扼要,不超过400字。


  这道题很多考生认为是一道概括题,事实上,如果是概括题,仅仅要求概括“该方案应明确解决哪些问题”,在赋分分值上,不会超过15分。因为要概括问题及其表现形式在材料中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大概5-6个要点。仅仅这几个要点,就给20分显然是不合适的,10分就够了。


  再看字数,不超过400字,显然命题者心目中这道题需要较多字数才能完成,而仅仅概括问题只需要200字就够了。因此,这道题在概括完问题之后,还需要对每个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提对策。


  三、宣传材料


  写一份宣传材料这几年反复出现,但是各有不同。如2010年4月25日联考题第二题:


  二、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请参考给定资料,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20分)


  要求:


  1.体现国家节约水资源的有关精神,说明为什么要节水;


  2.简明、通俗,利于老百姓理解:


  3.不超过400字。


  显然,这份宣传材料,是写给社区居民的,要写当前问题及其的严重性,水资源短缺及其造成的问题;然后要写社区居民应如何节约用水,即提对策,这是该宣传材料的主体部分。


  可是还有这种宣传材料,如2011年国考省级以上第三题: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


  (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本题作答不超过400字。


  这种“宣传手册”和以前考过的宣传材料都不同,关键在于,其所涉及的四个方面,前三个都能在材料中找到对应内容,只要把材料中的对应内容有条理的概括进去,就算回答完了。本题的实质是“概括题”,只有它的第四部分是为了引出写作文的。


  四、启示


  如2011年国考省级以上第二题:


  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在授课过程中,我会问学员,这题包括几问?一般都能看出来,两问:一是归纳,二是启示。我继续问:你估计如果赋分的话,每问大概几分?都会回答:前一问大概5-8分,后一问12-15分,都明白后一问比前一问分值高。


  可是在考场上,考生为什么都把归纳这个部分拼命写,写得老长,启示这部分只有短短几行呢?这就是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一问都知道,自己考试、独自面对的时候,却没有去思考这个题目的命题意图,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


  五、作文


  如2010年4月25日联考题第四题:


  四、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针对这种观点,参考给定资料。写一篇文章,对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阐述。(40分)


  要求:


  1.自拟题目,中心明确,观点鲜明,联系实际;


  2.说理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是要围绕“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思路”写一篇文章,典型的策论文。从材料可以看出,材料是支持水价适度上调的,第一条对策是“要涨价”。


  开头应该怎么写?要对题目中一部分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其实是分析题。一方面水是公共产品,有一定道理;另一方面,我国当前水资源浪费严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价过低。开头不对该观点进行评析的,给老师的印象就是“跑题”。


  更严重的跑题出现在2011年国考省级以上第四题:


  四、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题目说得明白,“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可是接近一半的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全文1000字左右根本就没有出现“黄河精神”的字样。这样怎么可能得分呢?只能是两个字“跑题”。


  总之,申论应试过程中,审题是第一要务;题审偏了,写的再好不过是南辕北辙无用功。要知道,所有的评分标准都是紧紧围绕题目的设置来设计的,材料和题目是评分的唯一标准。想得分吗?请先审题!

 

  申论更多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可参看2014年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