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公务员考试面试每日一练(23)

2013-07-31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面试热点:到此一游谁难堪

 

  【背景链接】


  5月24日晚,有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 “丁*昊到此一游”几个汉字。发布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也成为很多网友的一致感受。就在前几天5月16日,国务院召开的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指出,新颁布的《旅游法》对旅游者的文明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不文明行为作出了禁止规定。


  “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大铜缸上刻下了到此一游,逮到你得剁你的手”;今年5月1日,一名中国女游客在展示刚刚从海里捞出来的珊瑚时,被马尔代夫当地的潜水教练谴责。再往前,2009年3月27日,江苏常州一名游客参加台湾旅游时,在岛内北海岸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的岩壁上刻下“中国常州赵根大”字样……走到哪儿刻到哪儿、玩到哪儿写到哪儿。有人说,中国游客出门都带着一把刀,但凡能题字刻名的地方,都会随时“泼墨挥毫”。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其一,“刻字族”缺乏公德意识,更多的是“虚荣感”作怪。不少游客在景区游玩时,不顾及别人感受,只要自己高兴,一旦有机会四处溜达,自然要像宣誓主权一样宣扬自我存在感,既证明自己曾经到达过的“荣耀”,也借此提醒比后来者“更早”。


  其二,破坏公物仅被“道德化”,没有上升到法律高度。有些涂鸦刻字,属于无伤大雅的恶作剧,有些“到此一游”,恐怕就要归属于侵权破坏的范畴。如果损失是不可逆转的,显然就不是轻飘飘的“道歉”能了事。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囿于公德而很少诉诸法律,将类似违法行为统统归咎于“不文明行为”,幻想通过道德说教、批评教育来解决一切问题。


  其三,国人自古就有“题字热”的传统。中国古代就有文人骚客热爱题字的传统,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到处可见有权有势者题出来的丑字,怪字。有了这些榜样,国内跟风的人自然不在少数。offcn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与规则之下,个个都想在青山绿水上浓墨重彩地盖章刻字。从这个意义上说,“丁*昊”不是一个人,而是生长在一种文化陋习下的浩浩汤汤的一群人。


  [启示]


  “到此一游”的风波,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面对刻字,现场中国游客莫不感觉羞愧,甚至连导游也赶紧走开。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一个国家文明意识的自我审思。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流下忏悔泪水,坦言“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做得不好”,公开道歉。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应予以必要宽容并助其改正,但整个社会则应以此为镜、自我检视。


  [措施]


  对此,广东公务员考试网建议:


  一方面,加强道德教育,强化公德意识。“制水者必以提防,制性者必以礼法”,治理水患,必须要建筑好堤坝,要陶冶好的性情必须用文明礼貌来约束自己。因此,学校和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从小加强对孩子们的德育宣传,教导孩子们正确的礼仪知识以及公共场合应该有的道德修养。“一德立而百善从之”,高尚的道德确立了,人们便会自觉革除陋习,崇尚文明。


  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根除陋习还需法制管理。政府在引导公众道德走向时应起主导作用。除了要制定严格的立法措施,让对此类违法行为有法可依外,还要加强景区内的监管措施。不仅在景区内设立标志牌和指南标记,而且还要安排专门人员巡逻检查,发现游客不文明行为,立即进行制止和处罚。由于来自各行业的游客素质参差不齐,仅靠景区和游行社导游反复劝告是不够的,在一定程度上,还要用法律手段进行强制履约遵守。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