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
B.教师应讲授学习的过程
C.教师应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D.教师教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
2.曲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全国曲艺工作者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曲艺艺术在传承中得到发展,一系列源于传统的曲艺精品不断涌现,一大批宝贵的曲艺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抢救与保护。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包括曲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也出现了不小的困难,一些曲艺遗产面临流失,许多曲种后继乏人、濒临失传,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最能准确表达这段文字的主旨的是( )。
A.曲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曲艺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C.曲艺遗产得到了有效的抢救与保护
D.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3.1912年,在埃及的一次考古挖掘中,考古学家波哈特发现了公元前十四世纪埃及皇后奈菲尔提蒂的半身像并运回国。根据美国《时代》周刊刊登的最新发现文件,波哈特当年在半身像的归属问题上,故意误导了埃及政府。为了能够留住珍贵的半身像,他让埃及官员在灰暗的灯光下查看文物,还对半身像的结构做了文章。埃及古迹最高委员会已反复要求德国将文物归还,至少它暂时回到埃及故土。
根据上文可以推断,考古学家波哈特是( )。
A.德国人
B.埃及人
C.美国人
D.英国人
4.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
A.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B.国图修复残损不足
C.古籍残损修复人才
D.国图修复人才工程
5.现代社会,专业分工的极度细化使得普通人在每一个专业领域内都必须倚仗专家的参谋。专家则凭借精深的专业知识为人们提供指导意见,并以此建立自己的权威与公众的信任。然而,也正是这种权威和信任带来了相应的责任——专家在发言时必须保持公正的立场,实事求是,认真求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不能随兴所至,口无遮拦。我们可以原谅专家意见中某些难免的漏洞、不足,但不能姑息专家放弃责任的担当,胡言乱语,混淆视听。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
A.人非圣贤,专家的意见难免会有错漏之处
B.专家的是非判断和对策的选择起着非同寻常的导向作用
C.有些专家放弃责任的担当,胡言乱语,混淆视听
D.专家在发言时必须保持公正的立场,实事求是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参考解析
1.C【解析】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属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式的分总结构。文段结尾处指出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换言之教师应该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故C选项正确。其他三项都表述片面,没有抓住文段的重点。故正确答案为C。
2.B【解析】文段的主题句通过“但是”一词引出,强调曲艺面临流失、后继无人、濒临失传,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B选项是对主题句的同义替换。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A选项对应文段的首句,表述正确,但文段的重心不在此处,故偏离文段的重心。C选项表述与文意相违背,表述错误。文段核心阐述的主体是曲艺而非非物质文化遗产,选项D偏离文段讨论的话题。
3.A【解析】本题为考查身份推断的态度理解题。
材料第一句话中提到考古学家将半身像“运回国”,结尾谈到“埃及古迹最高委员会已反复要求德国将文物归还”,前后对应,可知波哈特是德国人。C项为干扰项,材料中只是提到美国《时代》周刊的最新发现文件,不能因此而断定波哈特是美国人。故正确答案为A。
4.A【解析】文段谈论的话题是古籍修复的处境问题,“古籍”“修复”两个词是我们在答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文段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告诉我们古籍修复的处境不好,具体表现是事多人少,这样,我们就又可找出另外的关键词——“人才”“不足”。故本题答案为A。
5.D【解析】文段以转折关联词“然而”引导出主题句,即专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进一步解释这种责任就是“专家在发言时必须保持公正立场,实事求是,认真求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D想表述与之相符,因此,本题答案为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