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公务员考试(省考)将陆续启动,考生考前可根据考试内容有针对性的复习。可根据省份到公务员考试教材中心选择对应的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复习,另外,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chinagwyw.org)也为考生提供了每日练习,帮助考生提高。
1.制度的监管离不开法律的依据,微博营销也一样,只有触犯了法律的行为才会启动相关的法律程序。遗憾的是,目前对于微博营销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或者恶意诋毁的现象,并没有相对应的明确的法律条文。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规范微博营销必须加强制度方面的监管
B.应坚决制止微博营销中不正当竞争
C.应尽快出台规范微博营销的法律法规
D.微博营销一旦违法就应启动法律程序
2.文字批评中有句老话叫“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论其世,才能知其人其文。接受美学有条重要原则叫“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时,才谈得上理解接受,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时而异,故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牵涉到时事变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
A.讨论作品的接受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
B.不同时期的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C.不同人生阶段对于同一作品的理解也可能不同
D.讨论作品必须考虑作者所处时代及作者的经历
3.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因全球变暖,北极冰盖仍在退缩。多数气象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因此,一些阶段性低温不能说明气候变暖的停滞或减缓;部分地区的寒冷,也不能阻止其他地区的变暖。世界气象组织预测,随着全球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更为频繁,强度更大,影响地区更广。
从这段文字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最近十多年全球气温整体升高
B.今后几年全球气温将越来越高
C.近年世界各地气温并不均为上升
D.极端寒冷天气与全球变暖相关
4.很多技术类创业的公司并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他们往往有了一个自以为很牛的技术,就认为有了市场,其实市场需求和技术领不领先是两回事。很多看上去很炫的技术,几乎是没有市场的。你去看看科研院所和大学里的实验室的那些科研成果,大多数看上去都很炫,但能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到10%!这也是很多技术类创业的公司容易失败的原因。
上述文段中“这个问题”是指( )
A.他们自以为很牛的技术实际并不如此
B.技术和市场之间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C.能够转化为产品的技术所占比例很低
D.技术类创业公司根基在市场而非技术
5.很多调查显示,实现了地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绝大部分集中在20~25岁之间,其中男性的比重大大高于女性,且受教育程度高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水平。从迁移者的家庭经济状况来看,通常在其家乡处于中上等水平。和这些已经走出去的人相比,还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素质相对偏低,要实现向外转移,需要克服文化、年龄以及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问题是( )
A.农民具备什么条件才较易外出务工
B.已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的主要特点
C.农村劳动力留守家乡的具体缘由
D.农村劳动力实现经济状况改善的途径
1.【解析】C。文段首句是提出的观点,陈述的现象是“微博营销中出现不正当竞争或恶意诋毁的现象”,提出的问题是“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来规范微博营销行为”。C项正是针对文段提出的问题所提供的对策,符合题意。A项,“制度监管”是文段首句提出观点时所提及的内容,并不是文段重点,重点是“法律的依据”,且“加强监管”在文段中没有体现。B项是对第二句中的“不正当竞争”的态度,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D项是文段第一句后半句的同义转换,显然不是正确选项。
2.【解析】A。文段末尾的引导词“故”表因果,同时也是对前文的总结,因此最后一句是文段的主旨句,即讨论作品的接受要考虑时事变迁。与之意思最为接近的是A项。文段主要讲的是“接受作品”,方法是要“考虑时事变迁”,B、C两项中的“理解”是“接受”的前一阶段。此外,“不一样”、“不同”也不是文段所要强调的重点。D项主体错误,文段并不是讲“讨论作品要考虑作者”,而是讲“讨论接受作品要考虑读者”。
3.【解析】B。根据文段中的“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可知A项正确。根据“全球变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可知B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随着全球变暖,今后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将……”可知D项正确。
4.【解析】B。对于文段中关键词的理解,通常要找到其所在句中的位置。在这段话中,“这个问题”处于首句中,后面的内容是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其中,第二、三句所说的内容是技术不等于市场,第四句是以实例证明“这个问题”,选项要兼顾到技术与市场这两方面才行。A项仅提到了“技术”,而忽视了另一个主体“市场”。C项只是对第四句实例的一个理解,不是“这个问题”所指的内容。D项的“根基”在文段中没有提及。B项是“这个问题”所指的内容。
5.【解析】A。文段是“分──总”结构。前两句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说明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最后一句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要实现对外转移,需要克服一些条件限制。这里的“对外转移”指实现了地域转移,条件限制即文段中的年龄、文化、经济等因素。B项,这里的“已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与文段中的实现对外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不是同一概念。C项,文段只是讲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易实现向外转移,但不能将不具备这些条件看成是留守家乡的缘由,属于主观臆断。D项“实现经济状况改善”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概括来看,A项所述为文段主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