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专家建议,为盘活土地资源,有效保护耕地,让农民像城市人一样住进楼房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就可以将农民现有的住房“叠起来”,从而节省大量土地资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专家的观点?( )
A.由于农民的生活习惯,他们大多表示不愿意住楼房
B.建楼房消耗的资源与建现有的农民住房水泵的资源差不多
C.有农民表示,即使搬进楼房居住,他们也不会将现有的房子拆掉
D.农民住进楼房后远离田地,影响农业生产,会从效益上降近土地资源的利用
2.“东胡林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在遗址中发现的人骨化石经鉴定属两个成年男性个体和一个少年女性个体。在少女遗骸的颈部位置有用小螺壳串制的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审美意识已经开始萌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判断?( )
A.新石器时代的饰品通常是石器
B.出土的项链和骨镯都十分粗糙
C.项链和骨镯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社会地位
D.两个成年男性遗骸的颈部有更大的项链
3.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私人轿车进入家庭,对中国人来说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然而,随着私家车的日益增多,将使本来就十分严重的交通紧张状况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因此,中国的交通问题最终必然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驳斥上述观点?( )
A.应先发展交通,再发展轿车工业
B.私人轿车的增多不是交通紧张状况加剧的主要原因
C.随着轿车进入家庭,必将带动中国交通的大发展,从来就是先有车,然后才有路
D.在人口众多、交通不发达的中国,发展私人轿车是不切实际的
4.在由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的过程中,大量资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高储蓄率是获得大量资本的必要条件。就目前来说,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时期,因此,储蓄率高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正常而合理的现象。
由此可以推出:( )
A.有了大量的资本支持,就可以实现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跨越
B.有了高储蓄率,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
C.如果没有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说明储蓄率不高
D.如果没有高储蓄率,就不能实现向发达国家的转变
5.一位博士生导师说:现在的博士生论文,语句越来越难读懂,本届学生交给我的博士生论文都写的很差,句子不通,还有不少错别字。下列哪一个选项最能削弱这位大学博导的论证?( )
A.上述论证没有证明博士生导师能够判断博士生的写作水平
B.这位博导的学生水平是否能够代表所有博士生的水平尚需得到证实
C.上文的论证并没有排除这位博士生导师不是一个好老师的可能性
1.D【解析】本题属于削弱类的题目。通过阅读论证类题目的技巧知道:前提是给农民建楼房,结论是节省土地资源。根据削弱的三种途径:削弱前提、论证过程或结论,发现选项D说明农民搬入楼房以后,因为远离田地,降低了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对结论的削弱。选项A虽然削弱了前提,说明农民不愿意入住楼房,但是在削弱的强度上来看:削弱结论最强、削弱过程其次,削弱前提最弱,因此A不是最佳选项;选项B是说两者消耗差不多,相比而言,不能很好削弱题干;选项C是说有些农民的做法,同样不能很好地削弱题干。
2.C【解析】文段的意思是因为有项链和骨镯,所以有审美意识了,C选项否定了这个论证过程,因为项链和骨镯可以只是身份的象征,未必带有审美效果。
3.C【解析】题干的结论是“中国的交通问题最终必然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那么要想最有力的驳斥这个结论,就必须指出中国的交通问题不仅不会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私人轿车的发展反而会带动中国交通的发展。据此C项当选。选项中,A、D明显是针对交通问题的一种措施或者建议,与题干结论无关;B项虽然和题目关联,但不能驳斥题干结论,因为题干所要驳斥的是“中国的交通问题最终必然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而不是私人轿车的发展是造成交通状况紧张的原因。B项错误。
4.D【解析】考查假言命题推理。题干的逻辑关系如下: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大量资本支持→高储蓄率。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有效推理规则,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所以,没有高储蓄率→没有大量资本支持→不能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只有D项符合这一逻辑关系。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因此A项和B项错误;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C项错误。
考点点拨:当题干中没有给出表示复言命题的联结词时,可以根据题干词语来判断。比如此题,可以根据“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必要条件”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必要条件关系,再通过与充分条件的转化可以得到其逻辑关系。
5.B【解析】文中的命题是:这届的学生提交的论文文笔差→现在的博士生论文难懂。B选项削弱的是这个逻辑关系,即这届的学生并不能代表整个博士生群体。选B。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4年甘肃公务员逻辑判断全真模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