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识别不同的“真假话”

2019-03-08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教你识别不同的“真假话”。相信行测考试一定是很多考生需要努力攻克的一道坎儿。行测中涉及的知识面之广,考点之细,需要开始做到在积累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福建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仔细研读下文>>>教你识别不同的“真假话”
  相信有很多同学在初期接触到行测逻辑判断中的必然性推理的时候,都被它有趣的外表所吸引,并且在前面命题类知识点的学习相对而言也比较好掌握。可是当进入到朴素逻辑的学习后,同学们就开始脑壳疼,觉得自己“智商”不太够用,开始怀疑人生。其中有一类题目同学们看到了之后更是头大,就是真假话问题。相信大家都做过这样类似的题目:A城的人永远说真话,B城的人永远说假话,此时遇到一个人问了一个问题,结果提问直接问题干中人的身份。每每看到这类题目,总是有同学惊叹,这怎么可能做得出来,都没有给什么确定的条件。那么今天,福建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就来研究一下逻辑考试中的真假话问题。
  一、有真有假—矛盾法
  例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被传讯。四人口供如下:
  甲:我们四个人都没有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个人没有作案
  丁:我没有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个选项判断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B.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C.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解析】这道题目通过已知条件“两真两假”,在结合甲乙两人的说话内容“所有非”和“有些是”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矛盾关系解题。利用矛盾的特性“一真一假”可知甲乙两人的话一真一假,又因一共“两真两假”,所以丙丁“一真一假”。将两人的话进行翻译,丙:非乙或非丁;丁:非丁。通过观察这两句话和选言命题的特性,我们可以知道,当丁正确时,丙一定正确,与题干结论不相符合。故丙正确,丁错误,所以丁作案了。通过该结论可知甲乙中乙的说法是正确的,所以本题的答案是D。
  总结:题干的话语中有真话有假话且比较确定,并且在语句中发现矛盾关系,此时利用矛盾可以快速解题哦。
  二、永真永假—假设法
  例2.从前有个奇怪的岛屿,岛上只住着M族人和N族人。M族人从不说真话,N族人总是说真话。有一天,小张来到这个岛屿,碰到该岛上的三个人。小张问甲:“你是M族人吗?”甲作了回答。乙根据甲的回答说:“甲不是M族人。”丙说:“甲确实是M族人。”
  根据以上陈述,可推出小张碰到的个人中,有几个M族人?
  A.0
  B.1
  C.2
  D.3
  【解析】本题的真假话类型和上一种完全不一样了。在这里并没有如上题一样告诉我句子确定的真假个数,看起来一个确定的条件都没有,我们该如何入手呢?题中并未明说甲的回答,但问题是要对三人身份进行判定,且乙是根据甲的回答进行了回答,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求出甲的回答十分重要。对于甲的身份无非两种情况,我们在这里就可以进行假设。假设的原理是假设条件为真或为假,并依照这个条件进行推理,如果最后推出的结果与题干矛盾,则假设不成立。反之,假设成立。假设1:甲是M族人,要说假话,所以此时他的回答是“我不是M族人”;假设2:甲是N族人,要说真话,所以他此时的回答还是“我不是M族人”。我们发现无论甲是什么身份,他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只有一个答案。再来看乙是根据甲的回答的说“甲不是M族人”这觉话等同于在复制甲的话,也就是说乙没做任何改动,所以乙说的是真话,故乙是N族人。丙没有根据甲的话,而是就是对甲的身份进行了一次判定,他的回答是“甲是M族人”,这一说法与甲的回答“甲不是M族人”互为矛盾,矛盾中必定一真一假,也就是这两人一人是M族,一人是N族。故本题答案为B。
  总结:当题干中出现永远说真话或假话且条件相对而言都不确定的情况时,可以采取假设法解题。
  这次通过对长得很像的真假话问题进行了分类,不同的题目使用不同的方法,当然真假话问题不止这两类,福建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可以掌握这主要两种的解题方法。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