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13-03-18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http://ww.chinagwyw.org/anhui/)现将2012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公布如下:

  2012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A)作答思路

  一、假定题本给定资料是领导要求你编辑的内参资料,为方便领导阅读,请在给定资料前加15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
  【作答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内容提要是资料内容的浓缩,是对资料的高度概括,要做到:1.准确,要抓住资料的内容实质,避免理解偏颇或断章取义;2.客观,答案要完全忠于材料,实事求是,不能添加个人的主观评论和对材料的过度引申;3.简洁,组织语言时要尽量精练,使用较少的字数表达清楚意思,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控制答案字数。
  考生可采用寻找主旨句(一般在每一段的首句或末句)的方法首先确定每则资料的大意,然后对其进行进一步概括,最终得出答案。
  二、请就(资料六)中民生服务调查情况,分析其所说明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性的意见。
  【作答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其所说明的问题”即要求考生根据民生服务调查情况提出问题;“得出带结论性的意见”即要求考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问题即找出民生调查情况中反映出的负面信息,问题的提出要忠于材料,并对其加以提炼和整理。对策可由以上所提出的问题推理得出,对策同样要依据材料,不可盲目发挥,同时要做到切实可行。
  三、根据(资料五),用“在上群众”的表达形式,仿照例句:“在作风上脱离 群众”,归纳概括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其他三个主要方面表现。
  【作答思路】
  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资料五,归纳概括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其他三个主要方面表现。本题是一道归纳概括题,属于归纳概括题型中的“归纳概括部分内容”。
  作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四点。首先,资料五中与题目有关的要点,要全部体现在答案中。其次,归纳概括“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其他三个主要方面表现”要准确,不能有偏差,务必要做到把握其实质。由于资料五是一段理论文摘要,所以考生在作答时应选用精读的方式,务必做到准确理解资料五中的相关内容。再次,考生给出的答案要完全忠于资料五,不能添加个人的主观评论,或者对资料的过度引申。最后,考生在甄选词语时要注意仿照题干中例句的表达形式,即第一个空填名词,第二个空填动词。
  四、参阅(资料二),为xx市(或者xx县)代拟一份关于进一步搞好“大走访”活动通知。
  要求:1.只要写标题和正文;2.内容周全,条理清楚,语言准确合体;3.400字左右。
  【作答思路】
  通知是把需要知悉和遵照执行的事项、情况、要求告知、晓示特定对象的公文文种,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本题要求撰写“大走访”活动的通知,是一篇公文写作。题目要求只写标题和正文,因此考生写作的时候不必严格按着通知格式写作,只写出标题和正文内容即可。其中标题为:关于搞好“大走访”活动的通知。行文内容按着“‘大走访’活动目的——活动意义——活动重要性、必要性——活动的具体形式——活动具体内容安排”或“目的——要求——说明”的思路框架结构作答。
  五、近期,《xx日报》拟开辟“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着力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专版。为此,该报邀请部分党员干部撰写文章,并附参考资料(题本中的给定资料)。根据领导要求,请你结合参考资料,以“权为民所用”为主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自拟标题;2.观点正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论述深刻,有说服力;3.层次清晰,结构紧凑,语言流畅。
  【写作思路】
  本题要求以“权为民所用”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在审题中需要考生把握几点关键:一是结合参考资料,理论要结合实际。不能脱离材料,发挥过多的主观。二是根据日报开设的专版内容:密切联系群众,着力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因此,行文内容要切换专版风格,不可脱离、跑题。另外,考生可以自拟标题,这为考生放开了一些自由空间,但是题目围绕主题命制。
  在立意方面,透过报纸专版内容和题目要求,很明显材料为我们指出了文章立意方向,如“密切联系群众”、“以民为本、恰当行使权力”。写作时,可列举一些脱离群众实际、滥用权力的反面例子,来论证文章观点,或者从“权为民所用”的积极意义、重要性等角度立意、阐述,都可以。
  另外,在结构方面,考生可以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进行论述;也可以采取评论性的结构,从为什么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结论。
  总之,不管考生采取何种论证方式,什么题目都要围绕主题展开,不能另起炉灶,偏离主题。
[page]

  2012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B)作答思路

  (一)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给定资料四>与<给定资料六>中两处划线的句子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
  【解题思路】
  本题是一道句子理解题,题目要求对给定资料四和给定资料六划线句子的含义进行总结、归纳,说明其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准确把握对句子的理解,必须首先清楚组成句子的关键词语的意思。这个过程与词语解释比较相似,即明确句子中关键词的内涵。要与相关资料的内容相联系,通过对句子中各个关键词外延的把握,确定关键词符合给定资料内容的实质,明确各个关键词的意义之后,将其串联起来,以具体的资料内容为依托,形成对整句话的完整理解。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用简洁的短语,概括“微公益”的主要特征。(要求:以①②③④的表达形式分点列出;语言要简洁,不要展开,也不要连成一篇短文。)(8分)
  【解题思路】
  阅读题目,首先可以确定概括的主体是“微公益”的主要特征。其次,关注要求,使用题中要求序号表示,而且无需展开,降低作答难度。
  【参考答案】
  ①异于传统公益②普通民众为主体③以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常态行为为主④易于接受,影响巨大⑤明星重视⑥公开透明⑦需道德和法律保护
  (三)根据给定资料,用最简洁的语言(短语),以①②③④的表达形式,分类归纳为4种微博公益的主要救助方式。(提示:对给定材料中的众多事例,如“多背一公斤”、“茶缸捐米”、“爱心午餐”、“铅笔换校舍”、“微博打拐”等,要先分类然后在进行归纳。)(12分)
  【解题思路】
  阅读题目,首先可以确定归纳的主体是微博公益的主要救助方式,且题干明确说明是四种。其次,关注提示信息,先分类然后进行归纳。
  【参考答案】
  ①以物易物:铅笔换校舍、垃圾换鲜花
  ②募集善款:老兵回家、爱心午餐、免费午餐、卖爱心募捐、一个粉丝一毛钱、拍卖衣服募集善款
  ③细微举动助人:多背一公斤、茶缸捐米、爱的摇篮--阿里母婴计划、转发马铃薯滞销信息、鸡蛋暴走、随手拍
  ④亲身参与:滴水公益、拍手鼓掌
  (四)“微公益”这种公益慈善活动新形式,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同时也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为了了解微公益活动的情况,借鉴这种公益活动的经验,××市民政局领导指定办公室秘书小张编辑一期有关“微公益”的专题简报。假定题本的给定资料就是小张所收集、编辑的该期简报的材料。请替小张代拟一份“编者按”,阐明该期简报内容的重要性和编辑意图。(要求:内容周全,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言简意赅;350字左右。提示:本简报的“编者按”须包含背景、资料内容的概述、编者的评价和编辑目的等。)(25分)
  【参考答案】
  编者按:由于我国慈善体系的不够透明以及慈善环境的不成熟,而民间又缺乏有公信力的组织,慈善一直都是“有钱人”的事业。强调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普通民众广泛参与的“微公益”应运而生。该期简报从微公益产生的背景,其表现形式,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意义,以及当前存在的质疑方面给大家剖析了微公益活动的情况。从这期简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微公益对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意义,即它有着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它存在的问题,即它和很多大型的公益机构一样都需要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不过,在当前我国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微公益的存在有着其不可替代的意义。该简报对微公益有了非常全面的探讨,可以让读者对微公益有清晰辩证的认识,有助于公益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五)结合材料,以“微公益?学雷锋”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将“微公益”与“学雷锋”结合起来论证;2.观点明确,论述深刻,内容充实;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50分)
  【参考例文】
  吹微公益之暖风 创学雷锋新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加入并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个平民的草根公益应运而生,它就是“微公益”。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的是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真正实现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如今,“微公益”这一新名词已然成为人们心中“学雷锋”的代名词,它们共同诠释了真、善、美的涵义,成为新时代道德进步的强音。
  比起一项“活动”,“微公益”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传递着一种人人公益的理念。伴随着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它,正在以年轻时尚的方式向雷锋精神致敬,是“学雷锋”的新时代表现。与此同时,“雷锋精神”标签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已被年轻一代注入了更多的新内涵,成为“微公益”的动力之源。雷锋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高调的宣示张扬,但他正是以其“平凡”的一生,证明了“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的道理,成就了一个民族道德建设的前行者。正如“微公益”用行动向整个社会告知着,平凡之人可拥有不平凡的心灵,从而为他人做不平凡之事。
  “学雷锋”是“微公益”的动力之源。雷锋精神是在中国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孕育和锤炼出来的高尚精神,代表了人类进步的最核心的价值趋向。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雷锋精神所具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鼓舞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而处在现代社会的“微公益”正是以此为动力之源,发掘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并借助微博这样创新的平台,甚至通过隐姓埋名的方式,把爱心付诸行动,将雷锋精神在生活中处处得以实践。
  “微公益”是“学雷锋”的新时代表现。随着时代的更新与变化,雷锋精神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今天,我们实践雷锋的实践,追求雷锋的追求,就是不断地为雷锋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因子,让雷锋精神常在常新。“微公益”提供了这样一个创新的平台,通过各种活动,让大家产生公益意识,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起到公益所追求的“公众付出、公众受益”的效果。志愿者们关注低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注教育,让每个人共享教育权利;关注社区发展,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共建和谐社区……这些行动都在一点一滴中丰富着“学雷锋”的时代内涵。
  “微公益”和“学雷锋”共同体现着通过伸出援手,帮助他人,平凡之人同样可成不平凡之事的道理。如今,公益已经不再是少数人业,我们已步入人人公益的时代。积极倡导“微公益”之风,把雷锋精神扩展化、具体化、革新化,通过微小的一投足一行动,爱心就将在你我心中流淌,公益就将在互联网上传播,这种流动与传播将永不停歇,长久流传。

分享到

切换频道